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之前的一天,記者如約來到黃毅誠在北京的辦公室,這位83歲的老人在秘書的陪同下提前五分鐘到達采訪現場,腰板很直,步履如常。
1988年,隨著經濟體制的推進,國家對能源領域的管理機構進行調整,撤銷電力部、煤炭部、石油部等,組建了能源部,黃毅誠出任能源部部長。1993年,能源部撤銷,黃毅誠成為目前新中國唯一一任能源部部長。
黃毅誠一直活躍在能源交通、機械制造行業管理的舞臺上,經歷了能源管理體制的多次變遷,在他看來,無論拆分還是合并,只是形式改變,“四管三不管”才是正理。本質而言,這樣劃分有利于厘清政企的真實邊界,對于管制色彩向來濃厚的能源產業頗具現實意義。四管,即管政策、管規劃、管監督、管服務;三不管,即不管企業的人、財、物。能源部時期,他甚至把人事工作交由副部長打理,自己則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產計劃和安全生產上。
在近兩年能源管理體制的變化中,黃毅誠重提“四管三不管”,并直言每個能源行業都應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。他說,這個部門“叫部也好,叫其他也好,都只是名義上的不同”,都要完成政企分開、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改革任務。
今年夏天,黃毅誠出版了他的第六本書《能源思考》,收錄了最近三年來的20多篇文章。他在書中透露:“對我本人來說,2008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,一年中連續4次住進醫院。”他還透露,曾用碎紙機處理掉了幾百本工作日記,以示時過境遷,不必留戀。為避免遺憾,他出版了這本《能源思考》,述及一些重大工程的權衡取舍、人物掌故,拳拳之心躍然紙上。
60年來,中國的能源發展和全國經濟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,中國經濟在加速度發展,能源在也加速度發展。特別是近兩年來,我國每年新增發電裝機近一億千瓦,差不多相當于英國全國的裝機容量。黃毅誠說:“我1954年從蘇聯回來的時候,國內正在做6000千瓦的發電設備,用的還不是自己的技術。通過消化引進蘇聯技術,我國在1958年年底終于制造出第一臺高壓2.5萬千瓦汽輪機。幾十年來的技術進步更是喜人,拿煤耗來講,做6000千瓦機組的時候,一度電煤耗500克,現在超超臨界機組煤耗只有280克,進步很快!”
談到經濟發展與電力發展的關系時,黃毅誠說:“我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一個人一千瓦裝機必不可少。到2020年,我國大概有14億人口,就需要14億千瓦,現在還差6億千瓦。我跟很多同志講過,現在電看著是多了,那只是暫時現象。歐洲國家沒有拉閘限電,是因為有充足的備用,在那些國家,事故都是出在電網上,不是出在裝機不夠上。”
黃毅誠認為,現在能源建設的資金來源已經不成問題了,當務之急是,我國應該制定長遠的、基本符合實際的、操作性強的能源規劃。他說:“比如風電,目前發展很快,其實只要牽好‘牛鼻子’,把技術引進、關鍵設備生產的問題管理好,就不怕多,也不怕亂。”
“電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商品,它的第一屬性是服務、是公用。中國電力最大的任務是滿足客觀需要,安全、不拉閘、不限電。”黃毅誠說,“北京居民電價在改革開放之前一毛七一度,現在是四毛九,漲了一倍多。而改革開放以前鋼鐵300多塊錢一噸,現在5000塊,十幾倍;豬肉,每公斤從一塊錢漲到十塊錢以上,十倍。而電價只漲了一倍多,年用電量增加了十幾倍,但人員增加不多,勞動生產率提高四倍以上,這就是電力行業的功勞。”
黃毅誠 1926年出生于湖北棗陽,13歲參加革命,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哈爾濱汽輪機廠總工程師、東北電力設備制造公司總工程師、國家計委副主任、國家能源部部長、財經委副主任、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。2004年正式離休。離休后,黃毅誠依然經常深入能源企業,調研政策及技術問題。他對能源問題的研究與思考,時常見諸報刊,引發社會關注。
電線電纜隨機推薦:
高性能低損耗超柔軟電纜 電力電纜與普通電線的區別詳解 隔氧層阻燃耐火電力電纜 DJGPGP硅橡膠型號計算機電纜 電纜線為什么要帶屏蔽層? 電力電纜部分執行標準 CEF90 CEF92船用鋼絲鎧裝(編織)電纜 氟塑料絕緣控制電纜 EM-WD-RYE環保電纜 ZR-KYYP22,ZR-KYYP2-22阻燃電纜 耐高溫電線電纜TPU TVVB電梯專用電纜 氟塑料耐高溫電纜型號規格 鎧裝電加熱(伴熱電纜)(MI電纜) MHYV/MHYVP阻燃礦用通信電纜 礦物絕緣耐火電纜350~1500℃ 。